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刷子李》教学新感悟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刷子李》教学新感悟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5日  字体: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刷子李》教学新感悟
            [ 作者:高丽君   
                  《刷子李》是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一篇。原先我备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一、 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发蔫(niān) 擅长(shàn )绰号(chuò)
                  刷浆(jiāng) 难堪(kān) 一瞅(chǒu)
                  发怔(zhèng) 褒贬(bāo) 怵(chù)抠(kōu)
                  戳(chuō) 瓢(piáo)
                  
                  二、 导入
                  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
                  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读了今天所学文章,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刷子李有什么特点? 为了突出他的这一特点,文章如何进行选材?
                  学生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诵读。
                  学生自由朗读,并做适当圈画、批点,或复述故事。
                   (二)表演。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演出后,评选出最佳剧本和最佳演员。
                  提示:课本剧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安排好地点,设计好舞台提示,处理好台词。

                  (三)品词语。
                  文中有一些传神的字句,注意引导学生品味其韵味。
                  提问: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四)分析人物。
                  文章刻画了刷子李这个奇人,人物性格鲜明。
                  提问:“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学生讨论、交流。
                  
                  五、拓展训练
                  1.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听。
                  学生可以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地方特产等,互相交流。
                  2.教师介绍冯骥才《俗世奇人》一书,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书中的其他篇目,如《苏七块》《冯五爷》《蓝眼》《蔡二少爷》>等等。

                  六、小结
                     
                  本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七、布置作业


                  但临上课前两天,我总觉得这样的教学流程过于简单呆板,而且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虽然安排了课本剧表演,可能会引起学生兴趣,但总体上,学生参与整堂课的积极性可能不会太高。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融入课文,我在设计导语时就考虑改成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绝活——口技表演来入手。为此,我精心挑选了著名小品演员洛桑的小品《洛桑学艺》中模仿各种乐器演奏的声音场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文的学习。在学生兴趣被充分激发后,用“刚才我们大家领略了洛桑的口技绝活,现在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奇人——刷子李,看看这位奇人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绝活?”引入课文。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大大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就非常高涨,对于以后你布置的读书要求也就会欣然接受了。其后的思路我紧紧围绕“奇”字展开,使上课节奏显得更紧凑。而且由于目标相对集中,学生找起来也比较容易,用“奇”字串联全文,也正符合《俗世奇人》这一文题。我设计的问题为“都说刷子李是个奇人,那么,你能从文中找出他的奇到底奇在哪些地方吗?联系你生活中所见所闻,看看他奇特的地方。”在引导学生思考刷子李奇在何出处时,我非常注意引导他们把刷子李的举动和他们生活中见到的粉刷匠或油漆工的行为进行比较,由于有很多学生见过家里装修的情景,甚至有的学生家长本身就是搞装修的,所以学生对这一类工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都比较了解,对于他们的穿着和工作方式也有所了解,这样一来,对于文中刷子李与众不同的工作方式就一下就能找出“奇”来。果然,学生通过交流,一下就找到了“穿着奇,行事奇,做派奇”,而且都举生活中见到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这些地方是奇的,这一步充分调动的学生的生活积累,使他们对于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也变得开始在意了起来,也使他们有了语文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深刻体悟。进行到以后的课本剧表演时,由于有了前面情绪的积累,学生的参与热情尤其高,在其中更涌现出了不少大胆的创新,使得课堂气氛一直处于欢快轻松的状态。
                  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我感到很轻松,学生也觉得没有负担,下课铃响了,学生甚至还埋怨今天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甚至在这一周内,都不时听到有学生在谈论刷子李这个人物。由此我感触颇深,不要老是埋怨学生不配合,只要你创设出好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充分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何愁上不成好课?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490_22393.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